您好,欢迎访问天津人民出版社有限公司
022-2332460  

新闻资讯

你的位置:网站首页 - > 新闻中心

喜报| 天津人民出版社7种图书入选本年度天津市扶持重点 出版项目

* 来源: * 作者: 天津人民出版社 * 发表时间: 2023-10-30 15:22:00 * 浏览: 774

近日,天津市重点出版项目扶持领导小组办公室公示了2023年度天津市扶持重点出版项目名单。天津人民出版社《走向人类文明新形态》《“纪录小康工程”地方丛书》《牢记嘱托启新篇》《社会主义思想简史》《人民观念的话语生产:中国特色政治话语体系构建的研究个案》《作为分析框架的哲学》《考古何为》7部图书入选。

 

 

《走向人类文明新形态》

  本书重点研究马克思主义为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人类文明新形态奠定理论基础,西方马克思主义为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理论启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人类文明新形态,从理论和实践上论证了中国引领世界走向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可能性和必然性三个问题,旨在阐释中国共产党何以为人类探索出更好的社会制度和文明新形态,提供了中国经验、中国方案、中国智慧。

 

“纪录小康工程”地方丛书》

为全景式纪录和展现中国波澜壮阔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历程,总结好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成就,阐释好其中蕴含的实践经验、理论创新和制度优势,保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档案,在中宣部领导下,各省(区、市)党委宣传部、人民出版社共同组织编写大型丛书“纪录小康工程”。

“天津卷”旨在全景呈现天津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中央战略决策部署,全力推进天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历程和重大成就;以天津“纪录小康工程数据库”所收录的大事记为依托,全媒体呈现天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事要事;充分反映天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给百姓生活带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实惠,给人民群众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弘扬天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涌现的先进人物及其典型事迹;用影像记录天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在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取得的成就,通过小照片见证百姓生活中的大变化。丛书包括全景录、大事记、奋斗者、变迁志、影像记五册。

 

《牢记嘱托启新篇》

  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进一步推动深学细悟笃行党的创新理论,进一步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津沽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在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提出“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十年之际,天津市委宣传部组织“牢记嘱托启新篇” 主题宣传活动。发挥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的平台作用,组织天津市社科联、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财经大学、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天津社科院、天津教科院、天津农科院、天津环科院、天津市建筑设计院等专家学者,组成调研组,围绕贯彻落实“三个着力”重要要求、高质量推进“十项行动”,开展专题调研。各调研组深入一线,摸实情、谋实策、重实效,认真调研,总结经验,提出对策,形成了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结集出版为本书。

 

《社会主义思想简史》

本书从资本主义诞生的历史背景入手,以宏大的视野叙述社会主义思潮的产生、发展、壮大乃至斗争的历史进程。基本内容包括莫尔、康帕内拉等社会主义先贤们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以及对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巨大推动作用;资本主义垄断阶段列宁主义的横空出世,把科学社会主义推向新的高度;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思潮的各个流派,以及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等。力图从讲故事入手,准确无误、系统完整地表达对社会主义思潮这一人类思想制高点的敬仰和追求。

 

 

 

《人民观念的话语生产:中国特色政治话语体系构建的研究个案》

本书是一部政治哲学类著作,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特色政治话语体系构建研究”结项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本书立足历史唯物论关于物质生产、社会生产和精神生产及其关系的论述,引申出“话语生产”的概念,以“话语生产”理论为视角,论述“人民至上”“人民主体地位”“以人民为中心”三大人民观念及其指涉的事物,采用话语史研究方法,进行中国特色政治话语体系的个案研究。

 

 

 

《作为分析框架的哲学》

本书主要从作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分析框架(解释框架)角度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了一系列独到且富有创新性的见解,如协举辩证法、“一主二基”思维范式、社会层级结构论、“动力、平衡、治理”三机制论、发展代价论、中国道路本源意义论、治国理政哲学智慧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哲学基础论等。这些分析框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旨在帮助读者深化对哲学特别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术研究,并对分析解释社会发展规律、历史发展规律、中国道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1世纪马克思主义等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社会现象,为当代中国哲学研究提供有益的思路和方法。

 

 

《考古何为》

《考古何为》阐述了“考古学是什么”“中国特色考古学是什么”,开创了用马克思主义哲学阐释考古学方法论的范式,兼具学术性与普及性。它是一部献给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的力作,是作者近半个世纪的考古实践和理论思考的总结。本书采用生动活泼的写作方式,如巧妙镶嵌微信朋友圈内容,让接受美学在考古读物中得以展现等,为读者所喜闻乐见,是考古研究者与考古爱好者的上乘案头书。本书从田野考古学入手,广征博引,结合百年中国现代考古史上诸位先贤的探索历程和作者自身数十载的田野考古实践与思考,鞭辟入里地阐述了中国考古学理论结构、考古学研究取向和研究模式、考古学指导思想和思维方法,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丰富了中国特色考古学的理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