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 | “南京大学白先勇文化基金·博士文库”《20世纪80年代以来香港小说中的“香港书写”研究》
* 来源: 微信公众 * 作者: admin * 发表时间: 2025-03-05 15:21:06 * 浏览: 20
南京大学白先勇文化基金·博士文库
为鼓励更多博士生和青年学者投身、从事台湾文学研究、香港文学研究、澳门文学研究以及海外华文文学研究,南京大学白先勇文化基金启动“白先勇文化基金博士文库”和“白先勇文化基金青年学者文库”计划,对上述相关领域的博士论文和青年学者著作,予以资助,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




对于被称为“借来的地方,借来的时间”的香港,“流动性”和“混杂性”形塑了它典型的文化生态,“寻找家园”便成为港人渴望寻求归属感的重要表现。随着20世纪70年代香港经济的腾飞,“香港意识”在港人心中萌芽并根植于内心,真正的“香港书写”也自此时形成。20世纪80年代以来,“香港书写”随着“香港意识”的深化进入深层次拓展时期。“香港意识”与“香港书写”之间紧密相连,二者的关系极大影响作家如何看待香港,以及如何选取适合表达这种印象的创作方法。

徐诗颖,南京大学文学博士,华南师范大学博士后,现为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受聘为“羊城青年文艺评论家”。兼任中国香港“世界华文文学联会”理事,广东省写作学会理事等。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世界华文文学、粤港澳大湾区跨界文化创意。在《文学评论》《文艺理论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部分论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社会科学文摘》等引用和转载;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粤派学术”中国文学优秀论文二等奖、广东省写作学会年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多个奖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参与“广东青年批评家丛书”出版项目。编纂《抗战桂林文化城史料汇编(文学卷)》,参著《中国当代文学思潮(1978—2020)》《文化岭南:文化交流互动塑造广东》等。
上一条: 律师事务所邀请报价函
下一条: 会计师事务所邀请报价函